公元二00八年,歲在戊子,夏津縣于縣城迤西九龍口故址鑿九龍之湖,荒村野老
奉制作《九龍湖記》焉。
吾夏津古曰鄃城,乃齊魯富庶之地,孔孟禮儀之鄉,物產豐饒,民風醇厚。大平原
哺育,銀棉吐絮;古運河滋養,白帆飄影。物華天寶,人杰地靈。適逢太平盛世,河清
海晏,國泰民安。老有所養,壯有所用,幼有所教,百姓安居樂業,黎民額手稱慶。縣
委縣政府領導扶工商,勸農桑,彩筆繪宏圖,巨擘點江山。于是,水庫熠熠,若碧霞之
寶鏡,碧波粼粼,疑姮娥之錦帶,我夏津妝點關山,日漸妖嬈矣。又遠引九派長江源,
近取九曲黃河水,匯我九龍之口。九龍聞之,欣然降于九霄,游戲于九龍之湖。請君試
看,湍流擊石,雷霆磅礴,蛟虬咆哮,掠電挾云,龍門之閘開也;鱗光蕩漾,碧波逶
迤,蟠龍潛躍,吞虹吐霓,龍口之源注也。當彩霞托日,柳絲婆娑,湖畔歡歌笑語,游
人如織,其樂融融;湖中波光澄澈,忽見禽鳥翱翔于碧波,魚鱉游泳于藍天,恍不知天
上人間也。夜幕初降,燈群五彩,湖中閃爍萬千寶鉆,岸上散落一天星斗,紅顏女、白
發婆舞姿翩翩,六弦響處,眾少年擊節而歌,震林木而遏行云,行客駐足,疑是江北蘇
杭矣。
九龍臨則九福聚也。縱有德商,橫有青銀,鐵馬滾滾,載來九州財寶,輪蹄轔
轔,招來四海名士,伯牙摔琴,恨知音之難覓,管寧割席,痛至交之移志,鮑叔分金,
何計多寡,宋弘拂袖,不棄糟糠。昔君子奉仁行義,秉禮重信,此五常之大道,立國之
根本,為政為人,豈可輕哉!
嗚呼!我九龍湖以其吐納江河之胸腹,定可包容五湖之嘉賓,匯聚四海之財貨。我
九龍湖日漸富庶,如聚寶之盆,我夏津縣指日騰飛,如九龍穿云。惟我縣福祉如長江黃
河之久久焉。是為記。